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2016年以来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以三教融合和信息技术为突破方向,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网络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重大标志性成果
1.稳步发展,办学规模稳中有升。“十三五”期间,学院恪守“稳步发展,注重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方针,克服继续教育行业激烈的竞争趋势和高升专层次不允许在省外招生的不利因素,积极开拓办学渠道,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开展多元化办学,激发办学活力,拓宽人才培养通道,累计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33768人,毕业学生129268。(详见表1),目前在籍学历教育学生68342人。比“十二五”末同期在校生增加19082人,增幅38.74/%。
表1:“十三五”期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和毕业情况
年度 |
教育类别 |
招生人数 |
毕业人数 |
|
2016 |
网络教育 |
29664 |
19469 |
|
函授教育 |
1199 |
2019 |
||
2017 |
网络教育 |
30777 |
20638 |
|
函授教育 |
1278 |
1655 |
||
2018 |
网络教育 |
29241 |
24363 |
|
函授教育 |
413 |
1142 |
||
2019 |
网络教育 |
28026 |
32710 |
|
函授教育 |
100 |
1239 |
||
2020 |
网络教育 |
13000 |
25660 |
|
函授教育 |
70 |
373 |
||
合计 |
133768 |
129268 |
||
2.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培训教育。“十三五”期间,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发挥利用已有的合作办学体系,不断开拓培训合作领域,完善培训条件,创新培训模式,开展门类多样的特色培训,累计完成培训班次88个,培训11660人。其中完成哈尔滨市畜牧局远程在线培训项目5005人次;完成国家级、省级高、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培训677人;完成省委组织部党政正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4期360人;完成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期394人;完成农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班次38个,培训3510人;完成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培训66人;完成山东、黑龙江等8个省区的组织部、农业局、水利局、区委、党校、行业机构不同类别的干部培训班次23个,培训1648人。
3.优化布局,完善全国招生体系 。“十三五”期间,经过不断优化调整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布局,学院目前在全国22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58个,授权奥鹏公共服务体系校外学习中心90个(见表2)。较“十二五”期间新增甘肃、陕西、广东、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办学,实现了学院招生体系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同时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协调发展,完善了学院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
表2:“十三五”期间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建设情况统计表
类别 年 度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自建网络教育学习中心数量 |
50 |
51 |
55 |
62 |
57 |
奥鹏体系学习中心数量 |
177 |
161 |
85 |
89 |
90 |
成人教育(函授站)数量 |
4 |
0 |
0 |
1 |
1 |
4.精益求精,提供优质教学支持服务。“十三五”期间,学院育人工作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按照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修订了涉及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3个层次3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更新了345门课件,新制作微课、慕课等各类课件77门,获国家级奖项课件10门,为教学和培训提供了实用、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服务和考试组织两大环节上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共抓、全程监管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完成了12万多名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和近200万人次的考试组织工作。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立足高标准严规范,不断完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打造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支持服务,荣获“MOOC中国杯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评优”优秀课程教学组织奖、 “互联网+”环境下多元融合的继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优秀案例库)、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院校奖、“在线阅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
5.科学规划,系统开发实用性强。“十三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的实用性和共享性。完成了“论文指导评审系统”、“考试预约系统”、“电子阅卷系统”、“在线培训平台”、“学费管理系统”、“招生机考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形成了招生机考、在线培训、在线考试、电子阅卷、学费收取、论文评审等集群式系统的多功能支持服务,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紧密衔接,促进了各系统间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了学院业务模式的升级转变,加速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6.技术助力,办学质量常态监测。“十三五”期间,围绕教育部对高等学历教育的评估体系指标和学院教学质量标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升级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登陆、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在线测试、学习交互等环节的动态监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记录、可监控、可评价、可追溯功能。不断了解学生学习体验,聚焦教学短板,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技术支持教学水平,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开展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稳定的生源体系建设还需加强。2016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没有全日制专科的普通本科高校不能举办专科层次学历继续教育,这对于我校高等学历教育专科招生工作影响很大。2017年教育部针对专科招生政策进一步调整,高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适当申报专业进行专科招生,但我校申请的七个专科专业招生范围只能允许在黑龙江区域招生,限制专科招生影响了学历教育的整个招生数量和规模,给招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2.规避办学风险能力尚需提高。我校原有的合作办学单位公办校诸多,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高等职业院校体系等,公办校能够按照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注重办学口碑和社会效益,办学管理相对规范。近几年国家开始进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允许创收,大部分合作的公办校逐步退出合作办学。为了稳定办学规模,民办类合作学校比例不断增加,这些民办类学校办学条件与公办学校差距很大,管理水平和教学支持服务能力都不如公办校,这给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合作办学风险。
3.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有待提升。随着我校继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有人员不能满足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院现有在编员工21人(含校聘2人),院聘人员48人,多数科室只有科长1名为在编人员,由于编制少,学院部分核心岗位只能由院聘人员承担负责。“十三五”期间在编人员转岗、退休7人,由于工资待遇低和社会生活压力等问题,学院聘任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的流失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速度。
4.培训业务食宿实训条件急需完善。随着各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适应性人才,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和主旋律。“十三五”期间,学院的食宿条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房屋经常漏水,食宿设施陈旧,培训接待能力明显不足,高标准培训项目难以开展,部分培训项目只能转至校外宾馆开展,给学员学习、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学院没有实验实训场地,借用学校实训基地时多与在校生教学发生授课时间冲突,培训中理论教学比较多,达不到培训的实训要求,整体培训条件不能满足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端化、精致化、定制化的培训需要,制约着培训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一)机遇和挑战
1.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今后5年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要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要求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要求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要求学习大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系列的要求给我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学院将依托学校优势,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建设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继续教育办学结构,构建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推进高等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2.教育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评估促进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快速发展,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也有部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办学定位不清、管理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对高校继续教育评估的具体指标体系,要求高校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学院将会以教育部评估为契机,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加强督导评估,有效发挥“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目标,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主线,狠抓规范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继续教育办学赢得好口碑。
3.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代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对继续教育政策供给不足、管理体制缺位,阻碍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继续教育的各类型发展不平衡,主办校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由于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及教育培训等继续教育类型各有管理与服务部门,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打破,政府各行政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互动机制,导致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普遍存在继续教育的主办单位、主办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不够,与主办单位、主办校内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继续教育事业难以快速发展。二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倡导和政策鼓励,继续教育呈现多方参与态势。互联网企业的介入,资本的逐利行为,在线培训机构的畸形布局,再加上继续教育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加剧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市场的乱象, 出现了抢夺生源、买卖生源的现象,忽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对主办单位、主办校的品牌造成负面评价,社会反响强烈,批评声不绝于耳,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声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关键手段,打造特色专业竞争优势,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实现继续教育提质转型与内涵式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夯实基础。一是要牢牢抓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推进继续教育发展。面对疫情常态化,利用好在线教育的优势,树立和践行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二是要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将继续教育发展深度融入社会发展需要的进程中。主动肩负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三)发展目标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结合学院办学发展定位,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生源年招生量2万人,注重社会效益,组织高端人才培训,打造品牌培训,实现各类非学历年培训1500人左右。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实现继续教育提质转型与内涵式发展。
(四)发展思路
学院确立“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学历教育方面,按照“质量发展”思路,走内涵发展道路,保持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把“质量发展”作为强化自身发展的立足之本;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按照“特色发展”思路,面对新的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突出在个别领域做精、做强人才培养的建设特色,是对 “质量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延伸;按照“开放发展”思路,是“十四五”时期继续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强调要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主动抓住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协同发展的机遇,挖掘合作办学潜力,力争在对外合作交流的深度、广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任务举措
(一)加强党建,保障发展
履行政治责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信念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构建“三全五育人”工作体系,发挥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为继续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1.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抓好学院班子学习、支部学习、教工政治学习。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理论讲解、热点分析、形势政策教育、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党员、教工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在“根的思想、家的理念、狼的精神、鹰的蜕变”的学院文化引领下,加强系统设计,建设 “职工之家”,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讲座。注重培养教师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推进各类业余文化生活协会建设,进一步丰富学院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与组织和谐。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定期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主题实践常态化。围绕学校、学院工作,落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办公环境,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文化氛围浓郁的办公环境。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和党内两个《准则》、三个《条例》。开好“三风”建设大会,开展纪律教育。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项目清单,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干部“一岗双责”意识。以加强党建、打造队伍、整治作风为重点,以改进调查研究为突破口,健全服务学生长效机制,树立良好作风。
4. 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工作实际,推进学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制定科学的规范办学、人员管理、业务规范、资产采购、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强化校园安全建设,坚持落实责任,抓好各项管控措施。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推动学院继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提质转型,引领发展
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以提质转型建设为契机,强化校外学习中心的服务与指导,优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适应创新创业时代要求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稳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途径,全力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农业行业的发展热点和特点进行专业设置与开发。与农业、食品加工企业等行业内训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修订教学计划,以更适应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行业发展前沿类、交叉类课程,不定期举办专家面对面教学,为学员增加适量的面授课程,增强互动,提高学员学习效果和互动效果;建设移动端学习平台,实现学院信息化建设从传统型到技术应用型转变。资源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微课程。研发设计“课堂PPT模式”、“第三环境访谈模式”、“录播室演示模式”、“场景实操模式”、“真人动画模式”、“完全动画模式”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大形成性考核比例,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过程,建立辅导教师应用型教学指导机制,实现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形式,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 强化校外学习中心的服务与指导。校外学习中心作为我校继续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我校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营造教书育人环境的重要渠道。按照教高厅《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2002〕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加强国家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在校外学习中心的落实与监督;加强招生宣传、教学组织、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业务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如直播或者录制相应的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管理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一系列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强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促进合作办学的宽度与深度。
3. 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稳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优化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结构,拓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途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适应创新创业时代要求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稳定学历继续教育基础上,努力开拓非学历教育培训。在实现办学由“学历继续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和品牌优势,深入学习国家培训政策,积极申报各行业培训项目,加强培训业务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培训办学的积极性。依托校外学习中心延伸非学历培训合作,依托政府项目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农业行业企业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依托技术建设培训平台实现培训信息化。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多种类型的培训项目,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实现非学历继续教育开拓创新,打造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新名片。
4. 搭建继续教育培训App平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建设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App平台,内容采取3-10分钟短视频形式或者文字、语音形式,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平台包括: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定制学习、人才服务、个人设置等功能。实用技术主要包括政策解读、生产技术、医疗知识、金融保险、销售等实用的课程资源;技能培训主要是完成国家各部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定制学习主要是实现政府、企业、行业等项目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人才服务主要是建立人才库,响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促进劳动力转移和人才输出。新形势下App的使用符合5G时代信息传递和学习的需要,方便使用和推广,促进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
(三)把握质量,推动发展
充分利用、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优势,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善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平台,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发展新格局。以市场需求导向,调整优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手段,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 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以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加强专业对口招生,加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科学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采用人工智能和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发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实现学生学习、作业提交、教师辅导、在线考试、成绩查询等功能需求,建立支持随时随地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 加强资源建设与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发展新格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联合各学习中心,挖掘学习中心优质课程资源,探讨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共建共享,促进教学资源建设。
(四)立足龙江,拓宽发展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继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将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将学员综合培养与社会需求捆绑。深化校地、校企、校所、校际之间多元合作,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完善机制,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
1. 积极开展行业合作,组建农业行业教育集团。大力促进产业链、人才培养链和教育资源链有机融合,发挥学校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与农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进学习者与行业需求的紧密捆绑。把农业行业教育集团打造成助推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服务全国现代农业人才培训的新高地。
2. 推进科技落地,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坚持科技兴农战略,完善校地、校企多元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我校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步伐,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依托,以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着力打造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提升层次,跨越发展
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提高市场导向的资源获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能力。充分借助东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探索继续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运营机制。依托学校农业专业优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人才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我校继续教育的服务水平与社会影响力,实现我校继续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发展。
1. 探索继续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运营机制。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借助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争取与国外农业院校在教学模式、学分互认、评价体系、双向交流机制、学位互授联授等方面达成共识。结合双方优势,探索开展学历教育、语言培训和其他非学历培训等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我校国际化发展。
2.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人才提升项目。弥补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规模和培养模式上难以满足社会对农业高端人才实际需要的不足。按照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把继续教育推向高学位的再学习、再教育的模式,为我校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新手段。
四、实施保障
(一)思想保障
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抓好思想建设,统一全员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期待,切实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制度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继续教育者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切实发挥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推进配套规章制度工作,为新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三)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学院部门间、学院部门与学习中心间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各项政策的宣传、培训、落实和监督,完善政策学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技术保障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创新支撑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保障机制。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保障学院各项业务平稳进行。